在這篇文章中,你將學會怎麼幫助別人找到他們的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明白自己賣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或者做什麼工作。但很少有人能清楚說明「為什麼」要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你要做的就是,幫助別人找到他的為什麼! 那是驅策他們的目標、動機或信念。在你受邀幫助他人找到為什麼時,會有一些訣竅和工具,可以幫助你勝任這個角色。
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內容目錄
你的角色
你的角色主要是聆聽故事,然後詢問認真思考過的問題,幫助他們更深入探掘每段記憶潛在的意義。
聆聽的同時,你需要做筆記,辨別一再出現於故事中的主題、想法或字詞,這些主題會交織成一條金線,界定出這個人在自然理想狀態下的性格。
過程中的要點
- 放下成見,別讓你對這個人的認知,或自以為的認知擾亂你的客觀
- 應該全神貫注,避免分心,把心思專注於眼前的作業
- 不需提出意見和建議,或是設法解決問題
- 當一個積極的聆聽者就可以
如何當一個積極的聆聽者
積極聆聽的重點是聽出言外之意,理解隱含在字詞間的意思、動機、情緒。
要作到積極的聆聽,有一些簡單的技巧
- 保持眼神交會
- 以口頭或手勢確認對方說的話
- 鼓勵對方多描述一些事情經過或當時的心情
※多注意語言以外的暗號。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甚至是較長的停頓,全都能暗示這段故事帶給他們的心情。
你會聽到的故事,有些是對方人生裡最有意義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喚起強烈的情緒。
- 自豪
- 愛
- 成就感
- 恐懼
- 歸屬感
- 寂寞
不只這些,更多情緒都有可能以各種形式出現。有的人會越講越激動,手勢變多,往椅子邊緣坐,提高音量;有人可能會哽咽或是放輕音調,陷入沉思。
你不太可能把對方說的每一件事都寫下來,但當你看到對方透露的情緒暗號,一定要記下他當時正在說的話,這些很有可能是你之後分析故事共通點的重要細節。
如何深入發掘
一般人在說故事往往開門見山,一開頭先說事實─發生什麼事、何時發生的、參與者有誰。每當講故事,我們很自然會這樣做。
這些細節雖然也很重要,可以替接下來要分享的事鋪陳背景,但卻無助於探討為什麼,因為「為什麼」與感受有關。
分享感受是這整個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我們的目的就是幫助對方表達當時的情緒與感受。但若只是概述,真的很難聯結到感受。書中再次強調,你的夥伴分享的故事一定要夠具體、夠詳細。
舉例來說,對方一開始可能只說:「我以前每年夏天都會去拜訪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家很好玩。」
你身為搭檔,從這一小段話得不到太多資訊。你必須要他回想起某一年的夏天、某一起特殊事件或與人互動。假設故事開頭沒有表露出感情,你可以試著進一步挖掘,例如問他:「你和爺爺奶奶共度那多年的暑假,說說看哪一年你印象最深刻。」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對方接下來能具體描述,你可能會聽到:「我還記得十三歲那一年的暑假,我剛過完生日,正式進入青少年階段。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大人了,想做大人才能做的事。我記得跟爺爺一起整理院子,他讓我操作除草雞,我覺得他信任我,把一件重要任務交託給我。這給了我信心。」
這版本的故事可供探討的地方是不是多了很多?
搭檔小秘訣
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問題來追問,直到找到這一段特定故事重要的理由。
- 這件事給你什麼感受 ?
- 這段經驗裡你最喜歡哪一點 ?
- 你可能以前也擁有相同感受。這個故事特別在哪裡? (例如,對方如果說他「很得意」,你可以問他,這次和其他得意時刻有什麼不同。)
- 這段經驗在哪方面產生影響,使你成為現在的你?
- 這段經驗有什麼教訓,你至今仍牢記在心?
- 你有很多故事可以跟我分享,這一個故事哪裡特別,讓你選擇告訴我?
- 如果故事裡還有其他人扮演要角,問問對方,這個人對他的人生造成什麼改變,或他喜歡或欣賞這個人哪些地方。
當對方越來越少描述事件經過,反而越來越常提起對事件的感受,你就知道開始有成效了。你可能會聽到類似這些話:「我被捲進去真的很不爽」或者像是「知道自己辜負父母親期待,我期時很失望。」
向這樣的說法,就是你要深入挖掘的地方。比方說:他說「不爽」或「失望」是什麼意思?
你可能自認聽得懂,但對方的定義可能跟你有出入。所以要問問題引導他說得更清楚,例如:
- 能不能告訴我,你說「真的很不爽」是什麼意思?
- 你以前可能也有過失望的感覺。能不能形容一下,這次失望不同在哪裡?會讓你過了這麼多年還無法忘懷。
記憶不論是快樂或悲傷,故事不論是順境或逆境全部提供了一個機會去認識他人,了解他們是如何成為現在這樣的人。條條大路都能通向「為什麼」。
你越精準補捉到他們所有感受的共同主題,越容易組合起來描述出一個為什麼,對方也會覺得深入心坎。
聆聽每一段故事,除了要注意反覆出現的主題,還可以尋找兩個主要構成要素: 貢獻和影響。對方為其他人的生活所做的貢獻,以及久而久之這份貢獻帶來的影響,這兩者是最後陳述為什麼的基石。
我們寫成以下這個句型:
「我想______________,這樣會_________________。」
貢獻填在第一格,影響填在第二格。舉例來說,《先問,為什麼?》的作者賽門 ‧ 西奈克,用這個句子闡述他自己的為什麼 :
我想激勵別人去做感召他們的事,這樣一來所有人一起就會改變這個世界。
賽門的貢獻是他積極為他人所做的事 (想辦法激勵大眾),影響則是做出貢獻以後的結果 (大眾共同努力改變世界)。
記住這一點,盡可能找出每段故事裡,你的搭檔給予別人什麼獲得到了什麼 (貢獻),而這對他們自己或別人可能帶來哪些不同 (影響)。
你會漸漸看出一種模式,這有助於你理解他們的「為什麼」有何貢獻與影響。對方言及這兩個主題或是其中之一的時候,幾乎總會出現某種情緒暗號,可能是某些字眼也可以能是非語言的形式。
阿政的為什麼
阿政在這段期間也列出了幾個對我影響深遠的故事。
- 兒子的誕生
- 結婚那件事
- 台北馬爬行30公尺
- 爸爸的擁抱
- 數學老師對我說的故事
- 台北馬Sub3的時刻
- 半夜牙齦流血哥哥的關切
- 面試上第一份工作時的喜悅
- 第一次搭飛機出國的一人日本行
- 跟弟弟一起種下搖錢樹的種子在內心中萌芽
- 研究所就業博覽會陽明新秀的那一天
- 研究所畢業典禮用視訊跟爸媽說我畢業了!
透過這些故事的紀錄,我發現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情感上的連結與分享。後來我把上面的句子填入了
「我想 幫助每個人將他生活的美好分享出來,在分享的過程中了解到生命的價值與美好! 這樣 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有意義,更正向! 」
問出好問題的訣竅

在詢問你的夥伴時,如何問出好問題也是有訣竅可循喔!
- 問開放式問題
最好的問題通常無法用「對」或「不對」回答,需要對方給出更多資訊。
舉個例子~
我們在工作坊常常聽到別人這樣問:「你很生氣,對不對?」這種問題沒有幫助,理由有三個: 這個問題只用對或不對就能回答,而且已經假定對方會如何回應,再者還有「誘導做答」的嫌疑。
對方或許同意你的想法,但或面對的事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也沒有你從旁協助的話,他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記住,過程中要想辦法接近的是對方的核心,而不是你所認知的他。與其引導作答,可以試試看問他;「能不能為我解釋一下,那件事給你什麼感受?」
- 問題不要用「為什麼」當開頭
這可能跟你預想的不同,我們不就是在探索為什麼嗎? 然而,用「為什麼」當開頭有個壞處,因為諷刺的是,這種問題其實比較難回答。
舉例來說: 問「你為什麼在乎這段故事?」會刺激大腦不負責語言的區塊。以「什麼」當成主指的問題比較容易回答。比方說:「這段故事裡什麼地方讓你這麼在乎?」
這基本上是同一個問題,只是問的方法比較回答。對方可以更具體描述故事裡有意義的細節,同時也回答了潛一種問法。兩者都試試看,實際執行,就能明白意思。
- 靜靜等待
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發現對方想了很久還答不出來,那就讓他慢慢想。你可能會下意識想替他找話說、填滿沉默,但千萬不要。
拒絕填滿沉默的充動,不要問其他問題或提示答案。相反地,靜靜等就好。情緒本就很難說明,一個人可能得花一點時間才能找到對的字眼。想讓對方告訴你更多事情,沉默有時候是你的最佳利器。記得善加掌握。
如何作筆記
很少有人想過,寫筆記的格式可以成為很大的幫助,方便你之後協助搭檔彙整所有資訊。當然,你可以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比記,但我們發現下述格式特別有效,說不定你也會有同感。

從上到下在筆記空白頁畫一條直線。線條左邊用來記錄故事的具體細節 (例如: 研究所畢業),右邊專門記錄對方的感受、心情、或對故事意義的解讀 (例如:在乎爺爺是不是以他為榮)。你也可以在右方欄位記下出現一次以上的字句,以及言語或言語之外的信號。用這種方式把筆記區隔開來,結束後較方便回顧,也易於辨認探索為什麼的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 (所有重點都會在右欄)。
記下幾個故事以後,你會建件注意到哪些主題、字句或想法最常反覆出現。在這些字句底下化現、圈起來、用螢光筆作記號,或在旁邊打勾,有助於你快速辨認主題,方便之後推導出為什麼 。除此之外,在每一段故事的右側欄位寫下「貢獻」「影響」,永來提醒自己要先弄清楚對方在這段故事裡付出或獲得什麼 (貢獻),又對他自己或別人產生什麼作用 (影響),才能進入下一段故事。
這篇文章說了很多細節,希望有助於你成為最理想的搭檔。記住,這件事對你的搭檔真得很重要,而他請你幫忙,這是莫大的榮幸。因此最要緊的是你真心表現出好奇,渴望協助與你合作的對象。誰知道呢,說不定結束之後,你也會受到感召,想找一找你的為什麼。
讓你帶著走的重點筆記
假設在剛剛的文章中,段落稍微長了一些,你沒有太多時間吸收與閱讀,可以透過底下按鈕,下載工具包,讓你了解如何成為一位探索搭檔的重點筆記。
👉 最近阿政很推的兩本書
- 假設你想找到自己的為什麼必看一下這兩本~
- 我覺得很划算,假設你沒有預算也可以去借書借看看~但我是買來收藏啦!
- 之後我會在接著分享無限賽局的內容!
結語
幫助別人找到為什麼的同時,或許你也找到了自己的為什麼!

額外資訊
我觀察到現在已經有許多社團、跑團、跑班,在討論如何進行馬拉松的訓練、讓大家跑得更快更穩定,卻很少人把如何扎實的練好馬拉松的基礎與心態寫成系列文章做分享,我認為跑者要能夠持續、並且穩定補充好的跑步知識,才有可能無傷進步且跑得長久。
所以我創辦阿政筆記給跑者們有自由交流的空間,並且「以無傷快樂跑步為前提,進行文章式的馬拉松訓練」,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你可能還會喜歡…
如果你想透過跑步或興趣打造個人品牌,創造影響力,可以參考阿政之前寫的文章。
1.幫助跑者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你所需要知道的打造成功品牌3大重要心態!
2.幫助你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告訴你經營個人品牌常見的5個錯誤
3.幫助你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帶你認識如何透過部落格將內容變現的5種方式
4.興趣與事業最大的4個差別,為什麼你經營個人品牌到現在,還是賺不到錢呢?
以上是這篇文章要分享給你的內容,要記得!
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過你想要的生活!
跟我一起打造個人品牌找到屬於你的發光點吧~
我是阿政,一位熱愛跑步的軟體工程師,去年因為台北馬爬行而意外的備受關注的市民跑者,
我很珍惜這個機會,所以我想將賽事經驗記錄在阿政筆記與你們交流。
希望以上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另外如果你有空,也歡迎在底下的拍手區,幫我拍5下手
你的免費拍手可以讓我得到一點費用,當做繼續創作的鼓勵。期待我們下一篇文章中見。